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国产精品午夜在线播放a,欧美αv影院手机在线,天天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二区,国产三片理论电影在线,我要看黄片欧a毛片在线观看,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歡迎來到環(huán)聯網  郵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僅搜索標題

25個活性污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

分類:固廢觀察 > 污泥治理    發(fā)布時間:2018年1月11日 14:31    作者:來源:水世界訂閱號    文章來源:

(一)  氧化溝泥少,微生物因為天氣寒冷,難培養(yǎng),怎么辦?

答:

1.如果是在系統(tǒng)剛剛啟動時的培養(yǎng),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隨著培養(yǎng)的進行,污泥量會增多。培養(yǎng)時,曝氣過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養(yǎng)的。

2.當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氫含量有關,碳氫不足自然無法使微生物數量上升。還請檢查。

3.如果你的系統(tǒng)早就啟動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數量。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的。達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處理出水的情況。

4.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數量將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質的。

5.溫度的問題,我覺得出水水溫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6.根據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數量是否太低,該值不大于0.25,就說明你的微生物數量不是太低。 

(二)  在CASS工藝設計時應注意些什麼,同時出水堰如何設計(負荷取多大比較合適)?同時,在該工藝中,所用到的設備,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觸該工藝,對所涉及到的設備不太了解,請你多多指教!同時活性污泥如何進行培養(yǎng)馴化,整個工程在調試運行適應注意些什麼?如何能實現很高的自控技術。在曝氣過程中,哪種曝氣裝置比較好? 

答:

1.CASS工藝有點像我們比較了解的SBR工藝,屬批次處理范疇。為了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并抑制絲狀菌的增生。曝氣池前又加設了厭氧和缺氧段。

2.設計中應該根據水量和負荷來確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證排水時液面均勻下降。排水量可根據設定的排水時間來確定選擇。

4.所用到的設備與SBR工藝接近,泌水器和厭缺氧段的潛水式攪拌機要設置的。當然還要一套自動控制裝置。

5.污泥培養(yǎng)也沒有太大的特殊之處,首先接種污泥,24小時悶曝,而后正常曝氣(不要過度)先少量排水少量進水,然后逐漸提高進水即可。

6.調試和運行過程中要自己總結合理的操控參數,如進水、反應、沉淀、泌水的時間;回流污泥量等。

7.曝氣裝置選擇,對曝氣頭選擇應保證沉淀時不堵塞,也可選射流曝氣器,攪拌和充氧都比較好,也很少發(fā)生堵塞。

(三)  如何降低污水廠的能耗?政府撥的經費可憐,希望您能介紹一下運營管理方面的經驗。  

答:

污水廠運行費用最大的應該是電費,如果污泥委托處理其費用也很高的。針對以上問題:

1.降低曝氣量,以減少電費。我的經驗是,理論上的曝氣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節(jié)能降耗,通常,我認為,若生物系統(tǒng)是低負荷運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已經足夠了。由此可產生節(jié)電效果。

2.系統(tǒng)有調節(jié)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發(fā)揮其儲水能力,以進行間隙運行來降低運行費用。

3.污泥費用如有產生,可根據情況用于廠內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點工費用即可。

(四)  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會不會影響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溝工藝),降低出水水質? 

答:

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與源水中碳氫含量的關系最為關聯。

2.我平時運行的曝氣池(氧化溝)出水溶解氧濃度一直維持在1.0ppm,冬天也沒有太大變化的.你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調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適參數。

3.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階段,加強內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進入生物池首端后發(fā)揮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五)   我想咨詢一下化工污水處理過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污泥培養(yǎng)問題,水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沒有活性污泥掛上去,影響了處理效果。前段時間進水濃度COD在1200mg/l左右,已有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我把進水濃度降到COD400mg/l左右,發(fā)現接觸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減少的跡象,請問怎么樣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中的污泥盡快培養(yǎng)好,其進出水指標怎樣才最理想?

答:

1.水解酸化段可以將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的物質,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也就是說,水解段的污染物質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2.有鑒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設填料,并長出生物膜來就需要源水有足夠的有機物含量,和水力停留時間。

3.1200ppm的源水COD,我想在停留時間不足時,自然不會有生物膜產生啦。更不用說400ppm了。所以,連接觸氧化池生物量也會下降。

4.生物量與進流水有機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進水濃度還不足以產生掛膜。但出水水質應給還可以吧?。?/p>

5.現階段,只要出水可以,掛不掛膜又有多大關系呢!

我曾做過一點水解酸化和接觸氧化處理工業(yè)廢水的經驗,談點自己的想法  。

1.首先你處理的是化工廢水,就要考慮水中是否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培養(yǎng)降解這些難降解有機物的微生物成為優(yōu)勢菌種當然需要很長時間了,如果接種處理相關廢水的污水廠的污泥,可能啟動會快些。

2.雖然你進水COD=1200mg/L但其中可為微生物馬上利用的可能很少(因為化工廢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高分子難降解物質),因而三豐兄說得對,在啟動階段先不必考慮出水濃度;而你把進水COD降到400mg/L,微生物量當然更低了,因為本來易降解的有機物占的比例就小,你有把1200改為400,那微生物沒有吃的當然繁殖更慢。

3.如果你處理的水不是很容易生物降解的,那在啟動前期可加一些生活污水或其他可降解碳源,把微生物數量提高,然后再馴化污泥。

4.不知可否聽過共基質代謝的方法,在理論研究上已有一定水平,我也不知實踐中有否應用。

問:因為目前出水沒有達標,我才把進水濃度下降的,進水在400mg/l左右時,出水還有200mg/l左右!我想先降低進水濃度以保證出水達標,然后才增加進水的濃度,不知這樣是否可行? 

答:

1.作為系統(tǒng)啟動時的污泥培養(yǎng),進水濃度先濃后淡是不對的。

2.既然是試運行的啟動階段,你不必太在意出水是否超標,可加快逐漸提高濃度。

3.特別是生物池比較大,填料比較多的生物系統(tǒng),降低進水濃度,會導致食微比大大低于正常值,自然水解池不易掛膜了。

(六)   "最近出水水質變差,SS明顯變大,應該從什么方面考慮它的原因?

答:

1.SS明顯變大,原因實在太多了,短時間的變化,可能與負荷過大有關。長期的,周期性的變化,則可能與絲狀菌膨脹或者污泥老化有關。

2.還請檢查控制參數及進水成分變化情況。做出判斷和處理方法

3.污泥齡、食微比、進水水質、前段物化處理效果、絲狀菌檢查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

(七)   生活污水處理,如果突發(fā)性地出現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確,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油或其它),請問怎樣去應付?這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地影響?  

答:

1.我不知道你廠的設施有無除油的設備。如果沒有,排放水中石油類可能會超標。

2.作為烴類物質,應該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時間會長一些,可以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在曝氣池出口加設一出水擋板。由此,上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氣池中,在長時間生物氧化下也可被降解。但是,如果長期連續(xù)有大量含油廢水進來,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設備了。

問:油類現象明顯時大概有20多mg/l,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吧?一點影響都沒有嗎?我們曝氣池出口處有曝氣,設擋板應該不可行。 

答:

1.油類的降解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當然,作為我們處理來講,油類被初步降解后,被微生物吸附,排泥時排除,同樣是去除了油類物質。

2.曝氣池出口有在曝氣,可以將出口處的曝氣關小或關掉就行了,后段曝氣太多也不利于微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設置擋板啦。

(八)   "我想問問這個污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又是怎樣用來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它來確定排泥量?絲狀菌應該不是問題的關鍵,是不是污泥濃度過大呢?大約在1000左右,或以下,進水BOD=50左右,這個污泥濃度合適嗎?望賜教!謝謝!" 

答:

1.污泥齡: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停留時間,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關鍵控制參數,是相當重要的控制參數,此參數不加以控制很難保證生物系統(tǒng)正常運轉。

2.計算公式:(MLSS*曝氣池有效容積)/(24小時*每小時排泥流量*MLSS回流)

3.此參數用來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過運行,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理污泥齡控制值,此時即可指導排泥了。我的經驗是超過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當然各廠具體運行情況是不一樣的。需要自己總結和摸索。任何現成的參數,也只是參考而已。

5.污泥濃度大不大,檢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單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濃度是高了。

(九)   二沉池有時出現跑泥現象是什么原因? 

答:

我想出現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統(tǒng)處理負荷(水量和濃度)變大,可以出現跑泥,多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就縮短了,活性污泥來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產生跑泥。同時,進水濃度增高,會導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強,不利沉降。出水混濁而帶有跑泥現象。

2.過于低負荷運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樣會產生跑泥。

3.絲狀菌膨脹,污泥來不及沉降也會產生跑泥現象。

4.另外,氣溫低、曝氣過度、PH變化過大、有毒及惰性物質進入生物系統(tǒng)等等,也會產生跑泥。

5.我想,掌握這些原因,還得自己在實踐中反復體會,才能靈活準確的加以判斷。

6.當然。相關檢測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斷的依據。

(十)   想問問氧化溝每個廊道的MLSS應該是一樣的吧? 

答:

氧化溝各槽的污泥濃度是不一樣的,而且也沒有可比性。

問:如果BOD太低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還有上次你說氧化溝各廊道的MLSS不一樣,我也想明白是因為有機物逐漸減少,是嗎?但我用MLSS儀測了一下各廊道,發(fā)現它們的值差不多,這是這么回事呢?

答:

1.我還是那句話吧,有多少有機物,就能產生多少微生物,因此,低BOD,就需要降低活性污泥濃度與之適應??桃獾奶岣呶勰酀舛?,就會導致泥齡延長。而使污泥老化。

2.對于,低B/C比的廢水,應該盡量通過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來提高,這樣微生物運行時就輕松了。

3.同時,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來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時間,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度。

4.氧化溝工藝,應該說受側池有沉淀功能的影響,其濃度應該高于中間池的濃度。

5.你用MLSS儀測量對比,也沒有太大必要的,因為,運行中有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測MLSS呢,而不同時間的測量值,我想也沒有對比性吧!

6.各廊道微生物是動態(tài)的發(fā)生著濃度的變化,處理階段不同以及進水的影響,各時間段濃度也有區(qū)別的。對于因有機物濃度降低而導致污泥濃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溝這個池體容積內還不會有明顯的反應的  。

(十一)  1、在北方活性污泥法與接觸氧化法那種工藝對印染廢水更有效?  2、脫色在生化前好還是在生化后好?

答:

1.印染廢水應該是比較難處理的廢水。其污染物的分解需要較長的生物氧化和接觸時間。

2.顯色分子對活性污泥來說處理是有難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對顯色物質的去除大多是吸附后隨排泥而排出的。

3.脫色我覺得應在生化處理段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過生物吸附去除,應該比較好一點。

4.接觸氧化法應該較傳統(tǒng)活性污泥要好一點的,因為接觸氧化法,生物停留時間較長,易于分解難降解有機物,同時,生物膜局部厭氧也有利于去除難降解有機物。

(十二) 請教OOC工藝?該工藝運行如何?噸水投資和運行成本如何?國內污水處理廠使用情況如何?  

答:

OOC工藝和OCO工藝一樣,是對曝氣池的一種改良工藝,OOC工藝是將曝氣池分內圈、外圈,內圈為曝氣區(qū),外圈則是曝氣和非曝氣的交替循環(huán)區(qū),國內運用較少,其適于處理污水污染負荷較低的污水,具有節(jié)約能耗,降低運行費用,出水水質好,簡化管理,保證穩(wěn)定運行等優(yōu)點。

(十三)        請教:氧化溝工藝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  

答:

1.根據定義: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與生化系統(tǒng)進流水量的比值。教科書工具書上多有參考值的,但具體定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己在運行過程中加以總結的。

2.通過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處理效率的作用。

(十四) 氧化溝表面的泡沫較多,死泥也較多,影響了出水水質,排了幾次泥,沒有好轉。請問如何解決此問題。

答:

生化系統(tǒng)不論何種工藝,產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異的。

1.對泡沫的觀察,重點是產生周期、泡沫顏色、粘度、易碎性等方面加以觀察總結。當然,進水水質的變化、其他操作指標的改變與否也是需要觀察了解的。

2.浮泥的產生,同樣要觀察顏色、粘度和是否夾有氣泡等,必要時同時對正常污泥和浮泥進行顯微鏡觀察對比,以了解污泥性質。

3.通過以上主要觀察手段和要點,找出產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加以針對性的解決,我想系統(tǒng)就可以回復正常運轉了!

(十五)我們處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廠好像沒有這種出水帶綠的現象吧。我們的進水BOD很低,在50左右,我想問一下,我們怎樣去控制微生物處于什么階段呢?在厭氧后進入氧化溝,這個溶解氧有規(guī)定嗎?還有我們進行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目的想改善微生物的活性,那應該要注意檢測什么指標呢?如果微生物的活性大那會不會引起其它反效果呢?如它的沉降性不好和降解速率過大導致營養(yǎng)物不夠而衰竭等等問題。

答:

1.我不太了解你們水廠的具體情況。因為,BOD=50,COD也就在130左右。

2.既然是生活污水,N、P應該不會缺才對。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似乎沒有必要。

3.如此低的進水濃度,不知道出水濃度是多少,去除率又是多少呢?

4.氧化溝的曝氣方式對微生物降解有機物還是比較合理的,即溶解氧分布是前高后低的。

5.處理低濃度污水,容易導致污泥老化,出水夾有多量細小的活性污泥顆粒。此部分會導致出水COD上升,不太嚴重的活性污泥隨出水流出,其COD上升幅度在10~20ppm之間。

6.我建議減少曝氣量,保證出口溶解氧在1.5就夠了。這樣可以避免活性污泥自氧化過快。

7.我想相對于你的氧化溝容積,你的處理水量應該比較大的,即表面負荷較高。所以,BOD=50,你的mlss還能保持在1000ppm。負荷較高,過流速度也會提高。由此,微生物沉降不充分,也可能有活性污泥隨放流水流出。

(十六)  請教一個問題:出水氨氮前幾天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突然從5mg/L上升到22mg/L,而且到目前為止一直居高不下!請部這主要會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下面是我廠的一些水質指標:

進水指標:COD:300mg/L,BOD:100mg/L,NH3-N:35mg/L,SS:350mg/L,TP:9mg/L,

堿度:280mg/L,PH:7.5

出水指標:COD:40mg/L,BOD:6mg/L,NH3-N:22mg/L,SS:20mg/L,TP:1.2mg/L,

堿度:120mg/L,PH:7.8

我廠的運行方案沒有什么改變,氧化溝三溝中溶解氧的分布為1-2-3,我們曾提高溶解氧,但對除氮沒有什么效果,請問還需要提供什么情況? 

答:

1.我想首先檢查您的進水氨氮是否升高。由此也可確認,實驗數據是否有誤。

2.進水底物濃度和進水量也請確認是否有變化。

3.曝氣量的增加我想時沒有必要的。

(十七)采用流動床生物膜工藝,一般在培養(yǎng)過程中靜態(tài)培養(yǎng)到什么地步才可連續(xù)進水培養(yǎng)?

答:

填料上生物膜的培養(yǎng)原理是靠粘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自身繁殖形成生物膜,而不是所投放的活性污泥大量粘附的結果。因而在取來接種的活性污泥投入到反應器中悶曝24h后,排出剩下的活性污泥(防止游離態(tài)微生物與填料上的微生物爭奪有機養(yǎng)料),然后連續(xù)進水進行掛膜。在培養(yǎng)中,曝氣量不能太大,這有利于生物膜形成。

我不知你說的流動床到底是流化床還是移動床,不過生物膜的掛膜原理應該是相同的。至于監(jiān)測SV,我想在膜法處理中并不是重要的控制指標。

問:我采用流動床生物膜工藝,一般在培養(yǎng)過程中靜態(tài)培養(yǎng)到什么地步才可連續(xù)進水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DO、SV等指標如何控制?   如果進水COD濃度在50mg/L左右(低濃度生活污水),BOD為15mg/L左右,水溫在12度,啟動培養(yǎng)時,需要注意哪些呢? 

答:

我想,檢測進出水加以對比(去除率),觀察生物膜狀況,是可以判斷是否可以連續(xù)進水的。 那么低的進水有機物濃度(需要貧營養(yǎng)微生物)和12度的低溫,我想掛膜是有些難度的,如果填料自身的性能又不是很理想,豈不是更難了。在掛膜培養(yǎng)時可否外加些碳源,形成膜基后掛膜應更容易。 

(十八) 活性污泥生長較快,出水中TP忽高忽低,請問,這該如何控制污泥量? 

答:

1.排泥是總磷去除重要的途徑。

2.污泥生長過快,我想排泥也會加大吧。這有利于總磷的去除。

3.厭氧的控制,有利于嗜磷菌對磷的有效去除。

4.進水有機物的濃度對磷的有效去除也有影響,低負荷運行較高負荷運行,總磷去除率偏低的。

5.對于出水中TP忽高忽低,我想跟進水含磷濃度的變化,營養(yǎng)劑投加量的變化,溶解氧的控制,以及上面講的排泥等情況有關,你可以檢查一下吧。只要不是設計中的重大問題,我想總磷控制都是可控的。 

(十九) 因為故障原因,原來運行正常的AAO工藝實驗裝置(容積4m3,進水COD260 出水25 MLSS2000 HRT12h,比值1:3:6 DO 2 水溫30 NP是正常的生活污水水平),漏水漏掉了30%左右,請問保持平常的運行條件下,多久能恢復到原來的運行水平? 

答:

可能要1~2周!

(二十)  如果沒有污泥回流,排放的污泥全部進行脫水,如何確定污泥齡。再有,你對運行中的高負荷和低負荷運行是如何看待的。 

答:

1.不回流,還可以按本站前面交流中提到的算式進行計算的。

2.高負荷運行,出水指標自然會升高,抗沖擊能力相對下降。

3.底負荷運行反之,但污泥老化也可導致出水指標上升。

4.合理控制自然最好,如果長期負荷太高、太低多不利于出水指標的穩(wěn)定,微生物也會產生不利的,如浮渣產生、泡沫產生、絲狀菌膨脹、污泥解體等等。

(二十一)  低溫條件下如何進行生物培養(yǎng)啟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污水屬于市政污水,大部分是工業(yè)廢水,COD在500mg/L左右,當地氣溫在零下8度左右,水溫在10度左右,要求出水在60mg/L以下,請您指導一下啟動的方式及注意事項,謝謝! 

答:

1.選擇處理水水質接近的水廠污泥接種是有必要的。

2.水溫在10度培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的。

3.要求出水在60mg/L以下,比較苛刻,我不知道你的工藝如何,如果滿負荷運行的話,終沉池不是特意放大容積,我想長時間保持此出水指標是有困難的。

4.培菌的方法。一些教材和工具書上都有的,我不多講了。

5.應該注意,啟動時連續(xù)曝氣是必要的,但長期過量曝氣是不利于微生物迅速繁殖的。特別是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的情況。

6.根據水質,補充營養(yǎng)劑也不可少。

7.進水量的控制需逐漸提高。 

(二十二)  IC反應器在運行時并沒有顆粒的排放設施!我們知道污水中含有一些懸浮物質或者比較難降解的物質!如果顆粒污泥多了是不是要從出水中流走呢? 那么它是否有后續(xù)的工藝呢?

答:

1.IC反應器,包括其他類型的反應器。在選擇和使用上,都有適用性和使用要求的。

2.對COD濃度低,含無機雜質多的廢水,我想是不太適用此類反應器的。

3.厭氧段的微生物,本身自氧化能力極強。分解有機物不是不需要氧,只是不是空氣中的游離態(tài)氧。而是利用了有機物分子中的化學結合氧罷了。由此,厭氧微生物對難降解有機物也會產生較好的去除率的。

4.污泥不外排,其必然有部分污泥老化,通過內源呼吸和其他生物的利用后,產泥量就不明顯了。

5.在出水流出的污泥,自然也是似排泥的一種形式,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只是大量產生污泥的流出。應給與系統(tǒng)產生了故障有關。

6.后續(xù)工藝的話,如針對流出的污泥,自然是加強反應器本身的運行為主了。我想沒有必要設沉淀池或過濾池的吧! 

(二十三)  一城市污水處理廠,3萬噸/日,氧化溝工藝,前置缺氧區(qū),有脫氮除磷功能。進水TN: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12mg/l以下。氮的去除率要求很高,傳統(tǒng)硝化反硝化控制很難滿足,不知有何良策? 還需要我提供哪些數據?請指教。 

答:

1.進水TN: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12mg/l以下,我想這個去除率并不高,只是,濃度越低,去除率越難提高而已。  

2.反消化段厭氧控制如何?回流不要太大,否則很難做到厭氧狀態(tài),自然反消化效率就低了。

3.當然,你的回流比高,前置缺氧段容積小,這兩個因素,都降低了反消化菌在厭氧區(qū)的停留時間。也會反消化不徹底。    

4.底物是否偏低也可考察的。  

問:我廠缺氧區(qū)設計水力停留時間1h,但實際加上回流污泥量,停留時間不足1小時?;亓鞅?00%左右。缺氧區(qū)溶解氧在0.7以下。進水COD目前200~300mg/l,COD/TN:6.5~8.5,mlss: 4.5g/l左右。若降低回流,會否降低脫氮效率?我想降低好氧區(qū)DO,實現好氧區(qū)同步硝化反硝化和脫氮類型轉變?yōu)閬喯跛嵝兔摰?,提高脫氮效果,不知你有何建議?

答:我想碳源沒有問題,請降低回流污泥量(40%~50%),由此盡量降低厭氧區(qū)的溶解氧,溶解氧0.07ppm還是大了。同步消化反消化的效率是低的,你要學習嘗試一下當然也沒關系。

(二十四)  我廠目前遇到困難.進水含有大量印染廢水,對我廠目前培菌有影響嗎??進水外觀為較透明的淡紅色水。cod=290,bod=20,ph=5.6。我們采取的是氧化溝工藝。目前菌種還沒有培起來。還處在摸索階段。進水的ph值太不穩(wěn)定?。∮袝r3,有時9。而且進水的bod/cod嚴重偏低?。。∥覀兊木N還沒有培起來.原水比較復雜,泥沙多,營養(yǎng)成分較低,PH變化大?;钚晕勰酀舛壬喜粊恚覀儾扇〉拈g歇式配菌已經近兩個月,收效甚少。 

答:

1.這個事情確實比較難幫你的。

2.我想目前的任務是培菌,至于出水是否超標已不太重要了。

3.提高原水碳氫含量是必須的。印染廢水本身不易降解,作為氧化溝工藝,雖較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的運行負荷為低,但是,在低bod/cod值,且存在難降解的印染廢水。培菌確實困難。

4.減少曝氣量,以滿足最低溶解氧要求即可。否則,低負荷狀態(tài)下,活性污泥將,自身氧化或隨出水流出。

5.增加各池進出水切換頻率。不至于是微生物在營養(yǎng)缺少的情況下沉淀時間過長,過長的停留時間也將使微生物自身氧化。而不易培菌。

6.其它一些如ph調整,檢測方法,提高泥沙去除等還請自己斟酌處理。 

問:目前經過耐心調試兩個氧化溝的污泥已經漸漸起來了(共有四個氧化溝)。SVI(30)只有左右。二沉池的出水還存在漂泥現象(本來污泥就不多)。我們的操作為:有符合要求的原水(PH值色度等)進,兩個氧化溝各開兩臺嚗氣(DO為8~9),嚗氣機為表面,功率為30KW。四個二沉池回流到這兩個氧化溝,兩臺回流。進水COD=350,BOD=80,SS=60,進水水質不是很穩(wěn)定?。?!請高手多多指教培菌后半段的工作!??! 

答:

1.培菌有改善,恭喜你!

2.看了你的描述,我覺得你的工藝好像有點不象氧化溝工藝了。

3.不管如何的工藝,我覺得你的溶解氧控制似乎高了,測一下,曝氣池出口的溶解氧吧!大于1.5的話,曝氣機關掉幾臺,如果關掉后充氧會不均勻,就頻繁切換一下吧。

4.注意營養(yǎng)劑的合理投入。

5.你們已經對原水有所控制,我想培菌會順利的。

6.活性污泥的流出,和你的負荷相對高,活性污泥量少等有關,培養(yǎng)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消失的。而且,流出去的恐怕大部分也是性質比較差的那一部分污泥。 

(二十五)  我所處理的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和苯胺類物質,工藝為調節(jié)池-汽浮-加酸罐-鐵碳池-加堿罐一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

在培養(yǎng)過程中,我加入了鄰近化工污水廠的污泥進行接種。氧化池中BOD為400多。(可能因稀釋倍數太大,誤差較大。)前期進水1200時出水有800多。因此才降低進水濃度。

現因出水沒達標,環(huán)保局有異議!我不知有無更好的方法既使出水達標(100mg/l)或接近達標,(因這是目前最明確的目標),又能起到污泥培養(yǎng)作用。使以后的出水不至于有反復!

另外我想再問一下:一沉池、二沉池、污水脫泥房采用的絮凝劑用何種較好,(當然現在脫泥房的絮凝劑不是很急)。一般濃度及投入量是多少?現在一沉池、二沉池絮凝效果不是很好(我采用的是聚鋁PAC)。 

答:

一、1.硝基苯和苯胺是屬于難降解的污染物質,對此類廢水的去除,各過程控制段都應控制得當。否則處理水時有壓力的。

2.投加絮凝劑PAC前后你需要測一下有機物的去除率。我建議同時組合投加助凝劑(PAM),相信在該物理段對有機物的去除率會提高的。由此將減輕該類難降解物質對后續(xù)生物系統(tǒng)的沖擊。

3.在工廠內部,采取節(jié)水措施,減少產水量,并降低二沉池回流水量,回流比可取50%以下。通過以上方法,提高污水在生物系統(tǒng)內的停留時間,此對去除率的提高有益。

4.如果可以的話請告知現階段處理水量,接觸氧化池容積,溶解氧控制值,接觸氧化池生物濃度等參數。

5.PAC+陰離子PAM是比較好的絮凝劑組合。二沉池通常是不用絮凝劑的。脫水機房通常使用陽性的PAM即可。當然有些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陰離子和非離子型的PAM。

6.投加濃度各個水廠水質不同,還請自己通過杯瓶小試予以確定。

二、1. 從你提供的數據:進水1200mg/L,出水800多mg/L,而氧化池的BOD=400mg/L來看,進水中的苯胺類難降解有機物幾乎沒什么降解。這說明整個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勢微生物菌群(有降解苯胺類物質能力的微生物)還沒有形成,所以你的生物處理出水就無法達標。

2. 其實缺氧--好氧系統(tǒng)的啟動很費時間,如果你接種了相關廢水處理的污泥(廢水中也含苯胺類),啟動時要掌握好水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污泥回流等,可以監(jiān)測一下水解池中pH值變化和揮發(fā)酸(VFA)看水解池是否發(fā)生了作用)。

3.如果能接種到相關廢水處理的顆粒污泥可能啟動得更快些。

4. 現在關鍵把生物系統(tǒng)正常啟動,沒有這個前提出水怎能達標。

5.可參照一下"賀延齡"寫的一本有關厭氧的書看看,有些理論依據再結合實際做起來,你就不會著急了。

三、"可以監(jiān)測一下水解池中pH值變化和揮發(fā)酸(VFA)看水解池是否發(fā)生了作用"

1.我非常贊同用以上方法檢測一下。同時作為水解池效價評定的依據。但現在看來pH值和揮發(fā)酸(VFA)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2.作為系統(tǒng)調試和試運行階段,環(huán)保局應該不會過分強調出水達標才是啊。


來源:水世界訂閱號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