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
綠色生活,離不開妥善處理生活垃圾。英國是一個垃圾分類制度嚴格、循環(huán)利用程度很高的國家。在英國生活,熟知怎么扔垃圾是一門必備的生活技能,否則,輕則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重則面臨令人難以承受的高額罰款。近年來,在垃圾治理方面,英國政府采取獎勵與懲罰并舉的措施,垃圾循環(huán)利用率不斷提高。但是,嚴厲的懲罰措施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在倫敦卡姆登區(qū)的垃圾回收中心,市民開車來扔垃圾
當地政府發(fā)給居民的垃圾回收說明,寫明不同垃圾的回收日期
一把炒鍋拖累了一桶垃圾
走在英國各個城市的居民區(qū),你會發(fā)現,每家房屋門口基本上都會擺放三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盛放可回收垃圾、食品垃圾、其他生活垃圾,只是不同市區(qū)的垃圾桶形狀和大小會略有不同。有花園的住戶,還會收到市政府配發(fā)的花園垃圾收集袋,用于盛放樹枝落葉等。
記者居住在倫敦卡姆登區(qū),每年向區(qū)政府繳納2千多英鎊的社區(qū)稅,然后就可以享受區(qū)政府給居民提供的各種服務,其中一項就是垃圾回收。區(qū)政府給記者的房屋配發(fā)了上述三種不同的垃圾桶,每周三早晨會有工人上門取走垃圾。由于區(qū)政府財政緊張,從今年春天開始,可回收垃圾和食品垃圾仍然是每周回收一次,但是其他生活垃圾改成了兩周一次,居民對此有不少怨言。
對于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時間,區(qū)政府給每個家庭都印制了專門的小冊子。由于沒有“讀懂吃透”區(qū)政府的“垃圾回收指南”,記者在倫敦生活的第一周便被工人拒收垃圾。上門回收垃圾的工人,在記者盛放可回收垃圾的綠色垃圾桶上,留下了一張拒收垃圾的說明,上面寫道:“由于您的垃圾桶內放置了不可回收使用的物品,我們無法回收,請您遵照以下說明,重新清理垃圾桶內物品。”
說明詳細列出了可回收垃圾的清單,其中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紙張、酸奶盒、塑料蔬菜盒等十多類物品。記者詳細對照,發(fā)現被拒收的原因,是垃圾桶內有一把用舊的炒鍋。由于這是金屬類物品,記者想當然地將其視為可回收類垃圾,殊不知,區(qū)政府并不這么想。把炒鍋從垃圾桶內取出后,記者發(fā)現,一周后工人上門回收垃圾時,果然把垃圾桶內物品全部清走了。
果汁喝完要把瓶子刷干凈再扔
在倫敦生活第一周就被垃圾工人給了一個下馬威,記者決定仔細研讀區(qū)政府給的垃圾回收小冊子。小冊子關于垃圾分類之詳細和嚴格,著實讓記者吃驚不小。舉一個小例子:果汁瓶屬于可回收垃圾,但是,喝了果汁就把瓶子扔進垃圾桶,較真兒的工人是不會收走的,因為按照政府的要求,你必須先把飲料瓶子刷干凈,然后才能扔進可回收垃圾桶。果醬罐、酸奶盒、浴液瓶等物品也是如此。
對于食品類垃圾,區(qū)政府要求放置在專門的食品垃圾桶內,而且也有嚴格規(guī)定。例如,過期的食品,必須把包裝去掉,才能扔進食品垃圾桶。用于盛放食品垃圾的塑料袋,不能使用普通的塑料袋,必須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這種塑料袋可以在超市買到,如果不想破費,可以在區(qū)政府的網站上申請。記者嘗試了一下,在申請?zhí)峤灰恢芎螅闶盏絽^(qū)政府通過郵局寄來的可降解塑料袋。
英國人喜歡打理花園,修剪樹木,整理草坪,這就難免產生一些花園垃圾。政府在垃圾分類中將其稱為“綠色垃圾”,也要求單獨分類回收。區(qū)政府一般會給每個住家?guī)讉€大號的白色編織袋,用于臨時盛放花園垃圾,等待政府每周派人上門回收。記者居住的卡姆登區(qū),是倫敦經濟發(fā)展程度比較高的街區(qū),以前花園垃圾回收都是免費,但從今年開始,改為每年收費60英鎊。如果不想花這筆費用怎么辦?鄰居皮特告訴我,區(qū)政府有垃圾回收中心,居民可以自己開車把政府不上門回收的垃圾送過去。記者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扔垃圾的“終極選擇”和“折中方案”
卡姆登區(qū)的垃圾回收中心距離記者的住處約5公里,占地不算很大?;厥罩行膬葦[放著12個大型無蓋垃圾箱,每個垃圾箱的容積大概和半個集裝箱大小接近,旁邊都立著牌子,詳細說明可以投放何種垃圾。
記者第一次前往時是周末,正好趕上附近居民都來扔垃圾,出現了輕度堵車的狀況。記者發(fā)現,不能往家里的垃圾桶扔的垃圾,在這里都可以找到“歸宿”,例如家具、電器、服裝等,還有記者始終沒有處理掉的那把炒鍋。終于可以“放肆”地扔了,記者不由得感到欣喜和釋然。當然,垃圾中心內的告示牌提醒,“此處有監(jiān)控”,需要嚴格按照分類標準投放垃圾。如果有疑問,里面的工作人員會非常熱情地給你解答。
記者發(fā)現,盡管車輛很多,但是所有人都非常自覺地排隊前行,到了自己需要的垃圾箱時,就停車把垃圾扔下,再上車前往下一個垃圾箱。堵車嚴重時,大家還會下車聊天,交流自己的垃圾分類經驗。排在記者車后的是30歲的達尼和他的女朋友,他們住地離垃圾回收中心不遠,基本上每兩周就會來一次,把不好處理的垃圾扔掉。達尼說,盡管這會耽誤一些周末休息時間,但是想到能為垃圾循環(huán)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出點兒力,他和女朋友還是感到很高興。
聽說記者的住處距離回收中心較遠,達尼告訴記者,其實,來回收中心是扔垃圾的“終極選擇”,一些小的物品,例如吹風機、服裝、鞋等,有解決的“折中方案”,可以把這些垃圾投放到住處附近的回收點,回收點的地址在區(qū)政府的網站上都可以查到,一般在住處500米之內都會找到。
記者按照達尼的建議在網上搜索,發(fā)現附近有幾個回收點,不同回收點的回收物品有所不同。除了都接受可回收垃圾之外,有的回收吹風機、剃須刀等小電器,有的回收服裝。記者前往附近一個服裝回收點時發(fā)現,旁邊的提示牌要求衣服要洗干凈、疊整齊且放置在袋子內,才能投放進這個回收點的垃圾箱。
養(yǎng)成習慣兼靠獎勵與懲罰
談到英國的垃圾分類和循環(huán)利用,記者的英國朋友阿什利深有感觸。在一家英國電視臺工作期間,阿什利曾經參加過一部關于垃圾循環(huán)的紀錄片的拍攝。他曾經前往倫敦附近的一個大型垃圾處理場采訪,對其規(guī)模、技術、先進程度至今都津津樂道。
他對記者說,其實英國民眾的垃圾分類和環(huán)保意識的養(yǎng)成也經歷了一個長期過程。他回憶說,在他小的時候,也就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家里和鄰居并沒有強烈的垃圾分類意識,各種垃圾都是扔在一個垃圾桶里。后來,隨著政府教育和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種配套制度措施的跟進,民眾才逐步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習慣。他說,垃圾分類不僅是一個環(huán)保問題,政府采取措施促進垃圾分類,也能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且不說通過循環(huán)節(jié)約下來的資源,一些垃圾處理技術、設備的研發(fā)、制造、出口,都能形成一種產業(yè)經濟。
記者到英國工作以來,感受到英國政府在垃圾分類和處理中,除了支持和鼓勵政策之外,同樣也有懲罰政策,兩種政策并舉,促進了公民相關意識的養(yǎng)成。
說到鼓勵政策,在記者居住的倫敦卡姆登區(qū),近年來每年都會評選垃圾循環(huán)先進住戶,被評選上的家庭可以獲得5000英鎊獎金。區(qū)政府還為居民提供垃圾桶、垃圾袋等相關用品。說到懲罰措施,其實在英國只要留心,就不難在大街小巷的一些死角看到告示牌提醒:“此處不能扔垃圾,違者罰款2500歐元?!庇诸^的監(jiān)控鏡頭之密集全球著名,主要街區(qū)基本做到無死角、全覆蓋?,F在,街頭監(jiān)控的一個作用,就是打擊隨意扔倒垃圾,讓居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和處理。英國政府的官網上還有專門舉報亂扔垃圾行為的說明,鼓勵人們“見義勇為、積極舉報”。
在英國,制造垃圾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這就促使人們盡量延長一些生活用品的使用壽命,避免昂貴的垃圾處理費。記者的朋友喬治有一套已經使用10多年的花園桌凳,風吹日曬,破舊不堪,他最近請垃圾處理公司上門取走,支付了100英鎊的費用。在英國買家用電器,安裝工人把舊電器取走,不僅不給你錢,還要求你支付處理費用。記者兩個月前買了一臺新洗衣機,付賬時同時就支付了40歐元的舊洗衣機處理費,真的是“新賬舊賬一起算”。
5便士塑料袋的力量
說到英國政府運用經濟杠桿進行垃圾治理,不能不提5便士塑料袋的故事。在英國,塑料袋長期以來被視為對環(huán)境造成重大污染的“白色垃圾”。從2015年10月起,英國政府實施5便士塑料袋新政,要求商店對每個塑料購物袋收取5便士。這一政策并非政府變相收稅,因為每個塑料購物袋收取的5便士,不是要上交政府,而是用于慈善、環(huán)保等公益事業(yè)。
這項政策出臺時,很多民眾質疑其效果,認為5便士對于大家來說根本就不是個錢,不會有人在乎這筆開銷。然而,事實證明,5便士的力量不容小覷,其作用遠遠超出了多數英國人的想象。這項新政出臺前,英國人用塑料購物袋已經“成癮”。新政實施一年下來,統(tǒng)計顯示,英國人比上一年少用了60億個塑料袋,塑料袋用量一年里減少了85%,人們養(yǎng)成了購物自帶布袋、編織袋的習慣。
5便士塑料袋的成功,使環(huán)保矛頭對準另一類數量巨大的垃圾——咖啡杯。英國人有喝咖啡的習慣,盡管他們喝的咖啡和意大利、法國的所謂“正統(tǒng)咖啡”有很大區(qū)別。走在倫敦街頭,手捧一杯咖啡的路人比比皆是。星巴克、Costa、Nero等幾家大的咖啡連鎖店,每年使用的一次性咖啡杯不計其數。媒體報道,英國的一些專家已經撰寫報告,建議政府對一次性咖啡杯收費,希望以此鼓勵人們養(yǎng)成自帶咖啡杯的習慣。
嚴苛政策的負面效應
英國嚴厲的垃圾分類政策和管理制度,對于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然而,也有人指出,經濟杠桿的過度使用,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
記者日前從倫敦前往溫莎,在路邊臨時停車時,意外發(fā)現路邊灌木叢后的小溝里,充斥著垃圾。同行的英國朋友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在英國比較嚴重,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來這里扔垃圾的人,大致有兩種原因,或者是有些垃圾正常處理需要收費,或者是住地的垃圾回收次數或者數量有限,例如,有的街區(qū)規(guī)定一周只能回收一袋垃圾。
英國很多民眾也對政府的垃圾罰款政策表示不滿。近年來,很多英國城市對于亂扔垃圾現象加大打壓力度。在有些城市,在街頭亂扔一個煙頭、一張廢紙都會招來罰款。這種嚴格制度的動機本來是好的,但是,一些城市卻濫用這種制度,把街頭罰款的工作外包給一些公司,而這些公司出于創(chuàng)收目的,鼓勵員工多開罰單,這就必然帶來一些罰款亂象。
英國日前播出的一部紀錄片提到,一家類似公司在對員工培訓時,要求他們多開罰單,并且規(guī)定,在一天開出的罰單達到一定數量之后,額外的罰單就可以分成。紀錄片中,一名不小心將物品掉到地上的行人,甚至也成了罰款對象,開罰單的人員提示這位行人接受50英鎊罰款,因為如果不服而上訴失敗,罰款數額將是天價。紀錄片稱,這種“威脅”的方法屢試不爽。紀錄片播出后,引起民眾極大不滿。
垃圾處理仍存爭議
近年來,很多市政府因為經費緊張,開始減少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投入,上門回收垃圾的頻率降低。垃圾治理問題也因此成為各黨在市政選舉中拉選票的抓手。
在記者居住的倫敦卡姆登區(qū),區(qū)政府目前由工黨掌權。自今年年初以來,工黨政府降低了部分垃圾的回收頻率,對花園垃圾采取收費政策。一些區(qū)議會的工黨議員甚至提議,要派專人上門翻看居民的垃圾桶,如果分類不標準,就要有人上門談話,兩次談話之后如果還無改觀,就要采取懲罰措施。
這些政策引發(fā)了居民的強烈不滿。日前,記者在家中收到了保守黨的來信,要求居民在下一次市政選舉中支持保守黨,該黨承諾將恢復所有垃圾每周回收一次的政策,而且不會采取上門翻看垃圾箱這種過度的舉措。
有關人士表示,嚴格的垃圾分類和治理政策,必須要有相應的經濟保障、經費支持,否則只能適得其反。一些市政府降低垃圾回收頻率,貌似節(jié)省了公共部門的運作成本,實際上這是逼迫一些人亂扔垃圾,反而增加了垃圾治理的費用。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林衛(wèi)光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