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湖畔焚燒廠于2010年開始運行,總投資1.6億歐元,使用先進的技術,每年處理量為41萬噸。
為了減少對周圍居民造成的不便,同時減少任何可能對希思羅機場入港航線造成的湍流影響,工廠建筑擁有一系列的獨特特征,包括弧形的屋頂,可以減少構筑物的棱角,還包括采用了創(chuàng)新式設計的75米煙囪。

工廠俯視圖
該工廠發(fā)電能力為37MW,其中絕大部分都進入了國家電網,能夠滿足5萬座住宅的用電需求。該廠還有為當地基礎設施提供余熱的潛力,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熱電聯產工廠。湖畔焚燒廠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5年。
工廠的主要輸出如下:
每年向國家電網輸送250000MWh電力;
20000噸回收鐵;
100000噸底灰;
10000噸飛灰(空氣污染控制設施排出的殘留物)。
廢物物料的接收、儲存與進料

焚燒廠的進料抓斗

進料過程的操作間
工廠接收的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商業(yè)/工業(yè)廢物。運送車輛在進入工廠后會首先稱重,之后就會將廢物傾倒進入容量為7500噸的儲存處。該儲存處是歐洲最大、最復雜的混凝土澆筑物之一,曾經因此獲獎。車輛在出場時會再次稱重,來確定運送廢物的實際重量。儲存處的容量相當于工廠四天的處理量。儲存處上方的吊車會將其中的廢物混合,令其在進入進料斗前擁有更為均勻的熱值分布。進入進料斗的廢物會被水力進料器以均勻的速度推入焚燒爐。焚燒用空氣來自儲存處的上方,從而令傾倒處保持輕微的負壓,解決了釋放異味的問題。
焚燒
焚燒過程產生的熱蒸汽被用來加熱鍋爐中的水,獲得過熱的干蒸氣,其參數為大約400℃、45巴。湖畔焚燒廠有兩套焚燒處理設備,每套的處理量為27噸每小時。每套處理設備每小時大約會產生7噸的底灰,其中有大約1.5噸是金屬。

焚燒廠的內部布局

焚燒室的觀察窗口

廢物正在焚燒

焚燒廠的控制室
發(fā)電
鍋爐產生的過熱干蒸氣在到達蒸氣渦輪后,會驅動渦輪發(fā)電。發(fā)電機產生的電能除了足夠滿足工廠的電力需求(3MW),還能向國家電網輸送34MW的電力。
渦輪使用過的蒸氣會在經過冷凝器后返回鍋爐,形成閉環(huán)的蒸氣/水循環(huán)。使用設計手段,渦輪處的低壓蒸氣還能被分離出來,一旦未來有機會,就可以為當地街區(qū)提供供熱服務,從而使工廠變?yōu)闊犭娐摦a工廠,進一步提升能量效率。
空氣污染控制
工廠的釋氣系統(tǒng)包括煙氣循環(huán)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利用注入的氨水或干尿素)單元。酸性煙氣會在石灰水溶液中通過半干去除過程得到中和。工廠利用活性炭噴射吸附方法來減少二噁英及包括汞在內的多種重金屬的排放。煙氣在流經洗氣器后,還會經過袋式除塵器的處理,來去除其中的顆粒物,包括前述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石灰和活性炭顆粒物。
在完成清理過程后,煙氣會進入75米高的煙囪,經由兩個相互分離的煙道向大氣排放,從而實現有效的煙氣分散。根據設計,在95%的天氣條件下,工廠都只會產生極少的、甚至完全不產生可見的煙柱。工廠的煙囪還包含第三條煙道,用于排放附近醫(yī)療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煙氣。

焚燒廠75米高的煙囪
灰燼處理
焚燒過程會產生兩種類型的固體廢物,分別為焚燒爐爐排和鍋爐產生的底灰和釋氣設備的空氣污染控制過程產生的飛灰。

底灰沿傳送帶輸送

傳送帶上方的磁鐵吸附底灰中的金屬

焚燒廠產生的底灰
每套焚燒設備的底灰產生量為大約每小時7噸。在被來自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冷卻后,底灰經由傳送帶進入遮蔽的存放區(qū)域,然后再經由傳送帶進入專用的儲存處。底灰中的黑色金屬被傳送帶上方的電磁鐵吸附,從而得到循環(huán)利用。底灰最后從工廠運出,在廠外被制作成集料,用于道路鋪設和建筑業(yè)。

煙氣過濾系統(tǒng)

焚燒廠用于運送飛灰的車輛
顆粒物過濾系統(tǒng)產生飛灰的速率為0.9噸每小時。飛灰會在廠內密閉的儲存處儲存,之后利用專用的密閉罐車運送至獲得認證的廢物處理設施,在無害化后,進入獲得認證,具有處置資格的填埋場。
來源:垃圾焚燒發(fā)電聯盟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